(资料图片)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意为“光明之城”,位于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三面環山,因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遮挡来自北方的寒风,城市南面迎着印度洋的暖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年平均温度20℃左右,四季如春、阳光灿烂、绿树葱郁、鲜花盛开,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
加德满都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寺院等,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因此,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寺庙之城”、“露天博物馆”。 198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列。
2010年1月14日,我们从奇旺返回加德满都,午餐后来到杜巴广场。“杜巴”是尼泊尔语“王宫”的意思,历史上,尼泊尔国王总要在王宫周围的广场上修建一些宗教寺庙,这样,不同的国王在不同的年代所修建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就在王宫广场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历史、宗教、文化意义的寺庙建筑群。
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从中古世纪以来就维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与风采。12世纪初,人们命名该城为“Kasthamandap”,意为独木庙。独木庙原是过往香客和路人歇息的公共房舍,后修筑为寺庙。并以此为中心,造屋筑城,即今尼泊尔首都名称的由来。独木庙整座三重屋檐的建筑,全部由一整棵婆罗双树取材,故此而得名。后来成为供奉苦行者乔罗迦陀的神庙。
广场左侧是湿婆神庙。“湿婆”是印度教破坏神名字“慈悲”的译音。尼泊尔人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有一个终结,同时又有一个新的开始。因而湿婆既是破坏者又是创造者。据说,湿婆有1008种化身,法力巨大,拥有相当多的信徒。在湿婆神庙上方的窗口,湿婆和他的妻子巴瓦娣正在俯视人间百态。
走过湿婆神庙便看到著名的嘉轧拿庙,这栋建筑物是十七世纪所建,是一间三重飞檐、两层楼的正方形红砖建筑,拥有双层斜柱支撑的屋顶。这座寺庙建筑最特殊的地方,是在每根斜撑庙宇的支柱上面,雕刻着形态多姿的诸神外,神像足下还刻着性爱图。地导郑重其事地说,信徒进庙参拜时必须先仔细看完这些雕塑,心中无欲时方可入内。
湿婆神庙的右侧是库玛莉寺,也就是活女神庙。据介绍,活女神的挑选十分严格,候选的女童年龄约4~5岁,全都是贵族的女儿,她的星座必须与国王相吻合。此外,对皮肤、眼睛、牙齿及说话的声音都有要求,体肤必须完美无瑕,没有流过血,没有疤痕;眼睛的颜色、牙齿的形状都有规定。最后还要通过专门委员会一系列严格的考验,要进入一个充满神秘而恐怖的地方,以选拔出拥有超常的冷静和无畏并拥有超人能力和智慧的女童。
活女神庙庭院不大,我们遵照规定进入庙里,静静地翘首等待着女神的出现。一会儿只见正对大门口的三层木楼上,窗户边出现一个中年女子,告诉大家不要拍照,而后退下。紧接着一位身着红衣的漂亮小女孩出现了,那双大大的眼睛画着油彩,她面向楼下的众人们微笑着,接着又半倚在栏杆上半侧身向着众人招手,微笑着俯看着楼下、并缓缓转身、慢慢离去。我们见到了活女神,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分钟,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